震源: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。
震源深度: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。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;60-300公里为中源地震;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。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。
震中: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。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,也称极震区。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(简称震中距)。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;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;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。
地震波:地震时,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。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,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。
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。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(P波)。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。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(S波)。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。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。
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,所以地震时,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,而横波总落后一步。这样,发生较大的近震时,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,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,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,快点作出防备。
地震分类
按成因分类:
天然地震(构造地震、火山地震、塌陷地震)是自然界发生的地震;
诱发地震(矿山冒顶、水库蓄水等)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;
人工地震(爆破、核爆炸、物体坠落等)是人类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震。
按震源深度不同分类
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
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60-300公里
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
地球上75%以上的地震是浅源地震。其中震源深度多为5-20公里。
按震级大小不同分类
微震 1 级 ≤ 震级< 3 级的地震
小[地]震 3 级 ≤ 震级< 4.5 级的地震
中[地]震 4.5 级 ≤ 震级< 6 级的地震
强[地]震 6 级 ≤ 震级< 7 级的地震
大[地]震 震级 ≥ 7 级的地震
特大地震 震级 ≥ 8 级的大地震
有感地震 震中附近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
破坏性地震 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
严重破坏性地震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的地震
按震中距大小不同分类
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
近震 震中距100-1000公里
远震 震中距1000公里以上